2018世界哲學大會專題報導

第二十四屆世界哲學大會於8月21日圓滿落幕。本次會議的主題為「學以成人」,堪稱世界哲學大會118年來,規模最大的一屆,報名參加的人數多達七千多人,其中有四千多名學者、學生參與發表,共組成一千多個場次。

由於人數眾多,本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開幕式,現場還準備了中、英文的即時翻譯,足以見得承辦單位的用心。本次會議有七場專題講座:西蒙娜德波伏娃講座(SIMONE DE BEAUVOIR LECTURE)、茶山講座(DASAN LECTURE)、邁蒙尼德講座(MAIMONIDES LECTURE)、阿維羅伊講座(IBN ROSHD LECTURE)、王陽明講座、祈克果講座(KIERKEGAARD LECTURE)、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紀念講座(BICENTENARY MARX LECTURE),皆邀請此領域中最為資深、權威的學者。除此之外,還分有特邀發表(Invited Sessions)、主題場次(Plenary Sessions)、圓桌論壇(Round Table)、社群分組(Society Sessions)、學生場次(Student Sessions)…等。

本次會議的最大優點是完全發揮會議的主題,「學以成人」的目標:其一,多元主題、場次的呈現,突顯當前哲學領域對於不同文化的尊重;其二,專題講座邀請該領域最有影響力、最具權威的講者,可以看出主辦單位對於不同領域的尊重;其三,重視哲學與不同領域的合作,正視當今社會的各種議題,活化哲學在生命中的作用。不過,正因為參與人數實在非常眾多,因此同一個時段,常有多個場次同時進行,常有可能遇到想聽的場次在同一個時段的遺憾。然而,這也是大型研討會難以避免的缺憾。

世界哲學聯合會在大會期間,進行主席的改選,並確定了2023年世界哲學大會的主辦國。會議期間,伊朗、巴西、澳洲、日本與土耳其,皆在競爭第二十五屆世界哲學大會的主辦權,第一輪投票中,參與競爭者皆沒有獲得半數以上票數,其中較高票數的澳洲與巴西進入第二輪的競爭。最後由澳洲獲得5年後主辦第二十五屆世界哲學大會的主辦權。

本會有多位會員參與本次盛會並發表論文。本會理事長台灣大學哲學系李賢中教授,籌組圓桌論壇「中國哲學方法論(METHODOLOGY OF CHINESE PHILOSOPHY)」,會員蕭宏恩教授與我皆是本場次的發表人。本會常務監事多倫多大學(University of Toronto)沈清松教授籌組座談會「差異性、多樣性和共同性(DIFFERENCES, DIVERSITY, COMMONALITY)」,並受邀參與多場圓桌論壇、社群場次的發表。本會國際事務長東吳大學哲學系黃筱慧副教授,籌組圓桌論壇「PAUL RICOEUR AND PRACTICAL WISDOM IN OUR AGE」。本會理事輔仁大學哲學系潘小慧教授,獲邀代表兒童哲學(PHILOSOPHY FOR CHILDREN)第54分組的中方主席,舉行兩場分組討論,常務理事輔仁大學哲學系尤煌傑教授也參與發表。會員輔仁大學哲學系邱建碩教授,參與「PHILOSOPHICAL INQUIRING AND HUMAN FORMATION」分組並發表論文。本會會員們積極參與本次哲學界的盛會,展現了會員們的研究熱忱,也開展了本會與其他國家哲學學者們,進行多元的溝通與交流的機會。